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博士研究生答辩安排信息表(杨玙珺)

发布日期:2020-06-24浏览量:

学号

4115022014

姓名

杨玙珺

导师

周典

手机号码


邮箱


研究方向

城市热环境与街区绿化

论文题目

 城市居住街区绿化形式与热舒适性耦合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中文摘要

快速的城市建设在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热岛现象的出现,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居住区域户外热舒适性下降的十分明显。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发展速度最快、开发规模最大的区域,近年来对于如何改善城市居住街区户外热环境的研究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种植绿化是改善户外热环境的有效方法,然而在现有的城市绿化建设中,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绿化的景观效果,对于如何借助定量分析来科学的种植绿化则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居住区作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停留时间最长、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如何通过科学的选择居住街区的绿化形式来提升户外热舒适性已成为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居住街区围合道路及住宅楼群区域内的种植绿化为对象,以西安市为研究背景城市,以提升人们主要户外活动时段的热舒适性为目标,以实测采集数据和CFD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居住街区绿化形式对街区热舒适性的影响效果与范围,希望能够为科学高效的居住街区绿化建设提供方法指导。

针对研究区域,本文将居住街区空间划分为住宅楼群区域与围合道路区域;将居住街区住宅楼群空间类型划分为多层行列式街区、高层行列式街区、均制围合式街区与错列围合式街区四类;将居住街区围合道路划分为一板二带式与二板三带式两种模式。

针对研究对象,本文将居住街区绿化类型划分为住宅楼间绿化与围合道路绿化。其中住宅楼间绿化又细分为带状绿化与块状绿化,块状绿化进一步细分为活动绿地、景观绿地与小游园三类。在针对每种绿化类型的研究中,考虑了其种植模式与种植区域。对于形式较为复杂的块状绿化还考虑了绿地的植被组成。

针对居住街区热舒适性评价方式,本文构建了同时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与PET主要影响范围(IA)的综合评价模式。

    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居住街区围合道路绿化形式:

1)所有走向的道路均可采用树冠相连的植被间距来获得最舒适的热感受。此外,东西向道路还可以采用植被间距为0.5个树冠大小的种植形式让居住街区获得较为良好的热舒适性环境;2)当植被间距相同时,植被高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围合道路的PET平均值。这一变化特征在植被间距较大时更加明显;3)植被高度的增加还可以降低研究区域的热舒适性敏感程度。这一特征在东西向道路中尤为明显;4)在采用相同的种植模式时,二板三带式道路的热舒适性比一板二带式道路更好。这一特征在采用较高植被时更为明显。

2、居住街区住宅楼间带状绿化形式:

1)带状绿化植被高度的变化对街区热舒适性影响较植被间距对街区热舒适性的影响更明显;2)当采用9m12m的植被时,不论选择何种植被间距居住街区都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热舒适性。当采用6m植被时,则需要采用连续种植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热舒适性环境;3)在住宅楼双侧设置带状绿化会获得好于单侧种植方式的街区热舒适性环境;4)当选择单侧种植形式时,将带状绿化其设置于住宅楼南侧的街区热舒适性环境又会优于将其设置在住宅楼北侧。

3、居住街区住宅楼间块状绿化形式:

针对活动绿地:1)为了获得最舒适的居住街区热舒适性环境,首选植被组合应采用乔木围合场地的模式;2)活动绿地在采用更密集的种植间距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热舒适性。同时,植被间距的缩小还可以降低街区的热舒适性敏感程度;3)在行列式街区中,将活动绿地设置在街区下风向处可以获得最佳的街区热舒适性。在围合式街区中,则应将其设置于街区中心部。

针对景观绿地与小游园:1)景观绿地与小游园的各种绿化组成形式对热舒适性产生明显影响的范围从大至小呈现出乔木围合乔木——乔木围合灌木/灌木围合乔木——灌木围合灌木的次序;2)当种植间距为0时,乔木围合灌木案例较灌木围合乔木案例可以获得相对更大的热舒适性改善范围。然而,当种植间距为2时,则会呈现出相反的特点;3)将景观绿地或小游园设置在街区中心处或下风向处可以获得相对最大的热舒适性改善范围。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构建了同时采用生理等效温度与其主要影响范围的综合评价模式;2)将居住街区常见绿化形式分类量化,从而定量分析了各种绿化形式对居住街区热舒适性的影响;3)根据居住街区建筑规划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适宜的街区绿化选型建议,并根据规划设计步骤提出了相应的绿化选型流程。

 

答辩时间

 2020     6  29     上午   下午   14:30开始  

答辩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西一楼四楼第二会议室

答辩秘书

王赞社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答辩评委

评委人数

姓名

职称/是否博导

工作单位

 

1

顾兆林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答辩主席)

2

高伟俊

教授    

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

 

3

葛坚

教授    

浙江大学

 

4

赵敬源

教授    

长安大学

 

5

鱼剑琳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6

曹峰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7

陈黎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