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土木工程(081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2-08-29浏览量: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本学科培养面向21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土木工程学科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书刊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国语为工具进行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分别为结构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设立下列研究方向:
1.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估、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服役结构可靠性评估、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大型重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监控与智能材料在结构监控中的应用
结构故障诊断与钢结构应力测试技术
2.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
大跨度结构与空间结构
新型组合结构体系的开发与分析方法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结构抗震与控制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
3.土木工程材料强度理论与新型材料的性能研究
散体与结构的耦合作用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强度理论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材料性能的研究
岩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研究
岩土工程环境地质效应及灾害防治研究
新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研究
制冷与空调技术
供热与热能利用
室内外环境品质
通风与洁净技术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
建筑节能技术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随着土木工程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的需要,将逐步增设其它的研究方向。并积极与有关相邻学科的教师和研究院所联合招收硕士生,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其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讲座环节和实践性环节。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提交系审查,经系主任批准后,报学院、学校备案。
2.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与法制教育。研究生应该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及时事形势教育。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硕士生不安排体育课,但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
3.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应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有听讲、自学、辅导、讨论班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课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系检查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也可和其他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5.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6.实践性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两部分。社会实践以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形式进行;工程实践,可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特点,进行科研调查、生产实践、协助指导实验课或毕业设计等活动。指导教师应对硕士生的实践效果予以检查和评定,并将评语记入毕业生登记表中。凡为工矿企业定向委培培养的硕士生,可以课程学习代替实践性环节。在职申请学位人员,实践环节可以省略。
7.积极组织开展以硕士生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硕士生应参加系里的有关学术活动,提高表达能力和向有关专家请教。参加8次以上学术讲座。
五、课程学习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3学分。另外要求实践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学术讲座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科研实践1学分。
2.硕士学位课程中必须包含第一外国语、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学术讲座分为范围宽广的“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两大类。“学术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由各二级学科组织若干教授(包括校外专家)对本二级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系列专题讲座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一个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
4.实践环节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可采用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形式,考核合格后记2学分。
5.土木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广泛,为了适应不同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本学科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1-3为学位必修课共计7学分;4-7至少选修1门,由不同领域研究生根据专业方向要求选够学分即可。专业选修课程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由指导教师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参加考试。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2.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内容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研究、工程实例分析、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环节。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途径,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所在系应组织选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审查和把关,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最迟在第三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选题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意义或学术上有一定意义的课题。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应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科研中的问题。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力求文字简明,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和运算正确无误,在阐明论文的目的意义时,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学位论文应进行评审和答辩,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应由系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通过后,修改并正式提交学位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时硕士生应能恰当地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包括论文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有关专门知识的问题。

5.有关硕士学位和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工作手册》中“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关于硕士学位学术水平的几点意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