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务

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博士研究生答辩安排信息表(马晓飞)

发布日期:2019-08-28浏览量:

学号

4115022003

姓名

马晓飞

导师

马建勋 教授

手机号码

 

邮箱

 

研究方向

新型结构体系抗震

论文题目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由混凝土框架和配筋砌块砌体组合而成的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体系综合了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与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侧刚度高、耗能能力强的优点,是对框架结构和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又一次扩展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型、环保性,实际工程应用价值较高。

根据混凝土框架对配筋砌块砌体墙约束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此混合结构体系中的框墙概括为四种组合类型:连接键组合类型、墙梁组合类型、墙柱组合类型与全连接组合类型。不同框墙组合类型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不同,本文首先对四种组合类型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连接组合类型中框架对墙体约束更好且不存在受力薄弱环节,峰值承载力约为前三者的1.5倍,除位移延性系数外,累积滞回耗能、初始刚度、破坏点残余刚度等抗震性能参数均大于前三种组合类型,说明全连接类型比前三种组合类型有着更为优秀的抗震性能。并对拟静力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数值模拟能够较为精确的预测各组合类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性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设计参数对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不尽相同。本文选取柱截面高度、墙体长度及墙体灌孔率三设计参数对全连接组合类型进行了基于正交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随着柱截面高度、墙体长度及墙体灌孔率的增加混合结构体系极限承载力、累积滞回耗能能力及延性系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相对刚度退化率则随三者增加而不同程度减小。墙体灌孔率对混合结构体系极限承载力、累积滞回耗能能力及相对刚度退化率影响最大,墙体长度对结构延性系数影响最大,灌孔率次之。基于试验结果,本文建立了全连接类型混合结构体系的恢复力模型,对比分析恢复力模型计算与试验所得滞回曲线,并分析了理论结果的偏差。分析结果表明按恢复力模型计算所得结构滞回曲线与试验实测滞回曲线吻合较好,可应用于此种混合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反应分析中。

单片混合结构体系拟静力试验未能充分研究混合结构体系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按照简单相似性原理设计了11/2比例三层混合结构体系模型子结构房屋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在破坏阶段也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最后对混合结构体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将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别进行量化,即充分运行、正常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抗震性能水平对应的极限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001/1501/1001/50。详细介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理论,最后以一10层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为例,具体介绍了该设计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辩时间

  2019   8   28   上午   下午   19:00开始

答辩地点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西一楼B513室

答辩秘书

岳炎超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答辩评委

评委人数

姓名

职称/是否博导

工作单位

 

1

刘伯权

教授   

 

长安大学

2

赵冬

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孙清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4

杨政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5

侯健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