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本次会议聚焦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共450余位学者参会交流,开展大会报告24场,设有13个分会场,分会场报告100余场,研究生专场报告近50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壮丽,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党发宁,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唐辉明,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学会主席施斌,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院长许领教授主持。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壮丽致大会开幕辞,她表示,黄土地区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对黄土力学和防灾减灾的研究是持续改善黄土地区灾害防治现状、切实保障工程建设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迫切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密切交流合作,共谋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水多发,西部地区防灾减灾的任务依然艰巨,此次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党发宁强调本次会议将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以及实践经验,旨在为从事黄土力学和工程防灾减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开展深入研讨提供平台,推动该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进步。
大会首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作题目为“水与黄土灾害”的大会特邀主旨报告。
上半场大会特邀报告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西北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徐张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唐辉明、长安大学教授沙爱民、南京大学教授施斌、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凌贤长、吉林大学教授王清、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党发宁分别作题目为“几种特殊的黄土地基病害及成因分析”、“滑坡启滑的通用判据”、“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灾害防治技术”、“黄土基质层3Ds光纤感知技术与应用”、“黄土滑坡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预应力锚索快速可靠施工高性能锚固剂与数控装备”、“东北黄土状土工程地质特征”、“黄土复杂应力状态结构性参数及触变力学特性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
下半场大会特邀报告由同济大学教授叶为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光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贾永刚、西北大学教授王家鼎、香港大学教授岳中琦、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裴向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永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教授韦昌富、浙江大学教授孙红月、同济大学教授张丰收、长安大学教授黄强兵分别作题目为“基于毛细阻滞的边坡韧性生态防治技术与示范”、“植被恢复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研究”、“黄河口沉积物动力学与地质灾害研究”、“黄土动力灾害链研究”、“黄土的颗粒大小精细测量和重要发现”、“地质灾害生态治理方法与技术体系”、“膨胀土水力作用的分形理论”、“一个新的非饱和土力学框架”、“灌溉诱发型黄土台缘滑坡周期性复发机理与防治技术”、“水力驱动下孔隙尺度土体颗粒迁移与阻塞机理数值模拟研究”、“黄土地区复杂环境下地铁隧道成灾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的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闭幕式特邀报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恒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金钊、兰州大学教授张帆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许领分别作题目为“细粒土的分散性研究”、“黄土地貌-水文-生态的耦合互馈作用与机理”、“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失稳和破坏预测模型”、“黄土湿陷行为再认识:从微观到宏观”的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围绕黄土力学、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等领域还设置了13个分会场,分会场报告100余场,研究生专场报告近50场。
大会组委会主席许领表示,黄土地区的防灾减灾需要黄土力学、土壤侵蚀、地质工程、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等领域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本次会议旨在打造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助力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为黄土高原防灾减灾事业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8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由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郑建国对此次大会进行了点评与展望,他指出此次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举办非常圆满,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效果,希望将该会议办成陕西岩土力学的特色品牌,吸引全国学者共同交流进步。
本次会议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指导,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主办,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和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共同承办。本次会议由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发起,旨在打造黄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领域代表性学术会议品牌,每两年举办一次,并将其作为2020年召开的黄土力学的理论与工程实践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延续,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合作交流平台。
文 字:宋超
图 片:宋超